首页

冰城玫姿肉丝与白袜完美

时间:2025-05-26 07:36:39 作者:美总统特朗普签令 加快部署核反应堆测试 浏览量:3091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法院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情况,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4件4人12至14周岁杀人、重伤害追究刑责案,犯罪人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法发布的数据显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侵害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涉网络犯罪问题突出,家庭监护缺失问题突出。最高法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标本兼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总台记者专访最高法民一庭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法官,就“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做实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进行解读。

  最高法: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该惩处的依法惩处

  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结合统计数据指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最高法提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做实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

  蔡金芳表示,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

  4名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被判刑,最高法: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近期引发广泛关注。

  最高法民一庭“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法官赵俊甫介绍,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4件4人12至14周岁杀人、重伤害追究刑责案,犯罪人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问题孩子的出现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此,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司法实践发现,对“问题少年”的教育矫治程序虚化,导致大量未成年人违法后处于无人无力监管、矫治落空状态,以致往往反复实施违法行为,最终造成恶果、构成犯罪。

  赵俊甫举例说,如某地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曾五次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但均未实际执行。最高法提出,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

  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占比较高

  审判实践显示,涉网络犯罪问题突出,网络不良信息侵蚀问题不容忽视。

  最高法民一庭“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法官于蒙分析,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盗窃、暴力伤害犯罪的,有近六成曾长期沉迷网络,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占比较高。

  抽样统计表明,近年来审理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近三成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结识后,对被害人进行线上“隔空猥亵”或者线下强奸。

  抽样数据显示,长期游荡于娱乐场所的未成年人犯罪或被侵害的概率更高。法院通过办案推动特殊经营场所管控责任落实。

  赵俊甫称,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案件1205件,较2020年增长5.28倍。其中未成年人被组织在酒吧、歌厅从事有偿陪侍的占绝大多数,反映相关经营场所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未受到有效监管和及时查处。

  最高法:从严从早处理校园欺凌

  于蒙指出,许多案件反映出,在出现校园欺凌或学生厌学逃学、不良交友等不良行为时,学校未能及时发现、预防和干预,导致学生滑向犯罪或者被侵害。最高法提出,从严从早处理校园欺凌。

  于蒙表示,对此,在各类案件审理中发现存在校园欺凌问题的,要积极进行协调处理,避免发展成恶性案件,并积极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健全完善预防校园欺凌联动工作机制。“未成年人校园欺凌、沉迷网络、暴力犯罪等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网络等多方因素,要以司法保护促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协同发力,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总书记两会关切事|乡亲们的“幸福指数”

  舰标和舰徽扮演的角色不一样。舰徽比较庄重,上面的元素比较多,代表了整条舰的气质。舰标代表的是舰上每一位官兵的气质,比较年轻,比较动感,配色上也比较有活力。同时,它的元素更简单,会更广泛、更自由地运用于舰上官兵的日常里,比如主舰帽,包括未来的T恤、帽衫,以及一些衍生的文创产品上。

美国宣布向乌克兰再提供2亿美元军事援助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齐白石》将再度登台

银川11月16日电 (记者 李佩珊)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中心暨全媒体中心15日揭牌成立,该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一个集思想引领、宣传展示、媒体融合、实践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形成具有北方民族大学特色的国内高校一流融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党的民族工作大局。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政策需要保持长期稳定且可实施。医保部门在做长周期的基金影响测算时,需要通盘考虑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临床实际需求、放大效应等因素。

韩媒:如果岸田访韩只是为了拍照留影,那他没必要来

入境方面,经罗湖口岸入境人次最多,有约9.5万人次,其次为落马洲支线,有约9.4万人次。另外有约6.3万人次和约5.2万人次分别经高铁西九龙站和香港国际机场入境,经港珠澳大桥入境人次约4.3万。

相关资讯
(新春走基层)安徽南陵:十余支百岁灯巡游展演闹新春

最高检第七检察厅厅长张相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这为检察机关更好地保障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为其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行政检察职能,高质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以专项活动为抓手,促进劳动者权益保护。2022年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2023年又延长一年,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和特定群体权益保护,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单独将就业领域作为其中一项监督重点领域,将农民工作为特定群体之一纳入合法权益维护重点范围。同时,鼓励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围绕“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特色“小专项”。指导安徽、江西、海南、云南、甘肃、新疆等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小专项活动,办理此类行政检察案件约2600件,为农民工讨薪2.3亿余元。二是加大行政检察监督力度,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政检察监督职能,聚焦劳动就业领域行政案件,加大监督力度,监督法院依法纠正错误裁判、依法及时执行,促进争议一揽子化解。2023年,共办理涉劳动就业、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3100余件。聚焦工程建设、餐饮服务、网络订单配送等容易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多发行业、领域,特别是注重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者权益维护。某区检察院在办理某外卖骑手工伤认定案中,发现一些新招聘尚未参保、短期灵活用工如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客观原因有时难以获得充分社会保障支持,推动与区法院、司法局、人社局出台《关于在涉劳动关系检察工作中加强共同调处与协作支持的意见(试行)》,就如何实质化解争议、避免“程序空转”、加强治理堵漏等,促进更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达成共识,确保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坚实保障。三是注重诉源治理,推动重点突出问题标本兼治。坚持个案监督与类案监督、专项治理相结合,发挥大数据作用,灵活运用检察建议、专题报告、白皮书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监督纠正、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的建议,促进同类突出问题的治理,起到“监督一案、治理一片”的监督效果。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通过构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已帮助61位农民工讨回薪酬48万余元,督促相关企业建立工资专款账户6件,涉及金额340余万元。今年3月,最高检第七检察厅专门印发通知,推广该监督模型,指导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用好模型,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切实保障农民工安“薪”不忧“酬”。

热门资讯